实习时致伤残该谁赔偿 模糊身份凸显法律盲区
-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05 22:41
出事时身份是学生,可出事地点却在实习单位;因工作受伤,却又不是单位的员工。案件虽最近审结,但实习生模糊的身份形成的损害赔偿法律盲区却令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头痛。
2005年7月,常州高级技工学校焊接钣金专业一名学生由学校安排到常州化工设备公司从事焊接工作实习。2006年6月16日,该生在焊接化工容器结束后,独自从容器里出来时受了伤。2007年3月30日,经司法鉴定为六级残疾。
为了协商赔偿的事,该生及其家人多次奔走于学校和企业之间,但由于学校和企业相互推诿,一直没有结果。于是,他一纸诉状将常州高级技工学校和常州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两被告赔偿其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合计179923元。
实习学生的身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引发了争论。常州技工学校辩称,受伤致残的虽然是该校学生,但发生事故是在企业正常的实习期间,学校在事故中没有过错,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被告化工设备公司则辩称,原告的人身损害虽然发生在本单位,但单位与原告之间没有直接的赔偿关系。原告到单位来实习是基于单位与学校的约定,原告是受学校的安排来单位实习的,单位与学校应按照双方约定来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共2页:
审理法官告诉记者,双方争议的焦点,恰恰是此案审理最大的难点。因为目前我国法律对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否属于并没有作出相关规定。省高院民庭审判长杨晓蓉分析说,根据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实习生的身份是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不能适用处理,无法通过赔偿制度来获得赔偿。企业与学生之间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雇佣关系,因为学生是受学校安排到实习企业工作,也不能按照雇佣关系来获得人身损害赔偿。
此案最后虽然以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结案,原告的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150000元,分别由化工设备公司承担90000元赔偿责任、技工学校承担60000元赔偿责任。但有关法律界人士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对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对这种身份模糊者的维权确实存在法律的盲区。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来解决这个问题。
共2页:
咨询法律问题留言给律师(1分钟内回电):
阅读更多工伤认定范围的相关内容
-
小孩子打架受伤家长怎么处理
-
打架后伤情鉴定一般多久出来
-
泼汽油只是恐吓怎么判定
-
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诉丰泰企业有限公司无单放货赔
-
泛洋航运贸易公司申请执行伦敦海事仲裁裁决案
-
“闽连渔0961、0962”号船船东诉新加坡威卡特私人有限公司等均认
-
土地承包合同中委托人范围是什么
-
怎样取得土地承包经营办证权利
-
关于承包权能否继承”的问题
-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
-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犯罪客体是
-
违反劳动安全法的责任
-
约定合同签订地仲裁机构仲裁是否有效
-
“新南海”轮货损争议案调解书
-
铁行渣华有限公司申请确认提单仲裁条款无效案
-
贩毒量刑和次数有关吗
-
拥有毒品该怎么判
-
打架咬伤算轻伤吗
-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吗
-
土地上如何设立承包经营权